筑牢抗疫“堡垒”,献礼二十大 ——滨海新区新港支社社员全力投身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    2022-10-14 14:12
浏览次数:    

2022年9月26日,滨海新区多地发现新冠阳性病例,滨海新区连夜部署疫情防控措施。

新港支社多位社员全力投身疫情防控,支社社员主要从事港口相关行业及医疗卫生行业,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专业特长,为滨海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疫情,天津港集团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堡垒”工程,连夜调配人员留岗、返岗,确保港口物流通畅,社员秦文鸣、李永畅、邹君鹏积极响应集团号召,留岗值守。

image.png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天津港引航中心第一代大学生引航员,原南疆站站长、高级引航员秦文鸣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引航事业,为单位培养了一批批新人。退休后出于对引航事业的热爱,同时考虑引航员紧缺的现状,他接受返聘,坚持工作,5年的聘期中有3年都是在抗击疫情之中度过。期间他多次经历集团“堡垒工程”,在单位吃住,不能回家,此次也不例外。但这次执行任务对秦师傅有着特殊意义,9月30日,他返聘期满,在将“鼎恒9”号顺利引航至临港思多而特码头5号泊位后,他40年光辉的引航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连通勤车都受疫情影响无法接送。结束工作后又因为区域管控,在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无法返家。20公里的路程,驱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临时住所。

image.png

同样来自天津港引航中心的高级引航员李永畅,从事引航工作18年。作为单位骨干,新冠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专门从事外轮引航。由于工作涉外,采取专班制工作,即14天出海从事船舶引领工作,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工作及集中隔离期间无法回家,实际工作周期长达21天。鉴于国外疫情复杂以及海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引航员面临着极大的染疫风险,因此引航员登轮期间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烈日当头,必须穿着防护服,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措施,“外防输入”,严防死守,筑牢堡垒,把病毒挡在引航专班之外。

本次滨海新区疫情突发后,引航中心立即响应,对专班实行封闭管理,中止换班,原定于9月29日结束工作的他又一次超期服役。到10月3日,他已在岗18天,安全引航22艘次。当问及现在的心情时,他说:“想孩子、想家人,但任务在身,我们必须坚持,想了就在休息时段通个电话,视频连线一下,互报平安。”朴素的言语之中真情流露,你是好样的!

image.png

作为公司基础设施保障部门负责人,天津港远航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工程设施部副经理邹君鹏面对疫情,紧急组织下属承包单位清点在岗人数,做好动员工作,响应集团公司“堡垒工程”,安排施工维保人员在岗值守。作为青年领导干部,他在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中始终践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理念,全力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其中南货场铁路装车线工程是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要实现年内完工的工期计划,工程进度绝不能耽误。为此他组织项目组留守人员统筹项目建设工作,锚定防疫和工期任务奋力攻坚,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面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不减速,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在其带领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医疗救护领域,面对疫情,更是责无旁贷,医护人员既要负责急诊及住院病人的救治医护工作,还要参加大筛,工作强度高,时间长,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大家始终坚守岗位。社员王健、李宝霞就是九三学社新港支社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代表。

image.png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工作者,泰达医院普外科的王键,始终把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自9月27日经开区变为中风险区域以来,他主动请缨,为了不耽误工作,服务好患者,开启了医院(核酸检测点)、酒店之间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在完成每天的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参加每日的连续大筛,为“围住、筛全、捞干、扑灭”本轮疫情发挥医疗专长,守护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此期间他完成了结肠癌,乳腺肿物、甲状腺肿物、颈部感染等择期手术及阑尾、肛周脓肿、肛瘘、胆囊等急症手术数十台。他说,能够及时诊治病患,是他最欣慰的事。

港口医院的李宝霞护士长,既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也是天津港的一份子,本轮疫情期间她坚守工作岗位,奋战在医疗护理及防疫一线,为天津港铸牢抗疫“堡垒”贡献自己的力量。当问及她为这次抗疫做了什么,想为她宣传一下时,她用最朴素的语言感动着我们:“多宣传其他同志,我年纪大了,能和年轻人一样这么能拼能干,能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最自豪的,其它的真不需要了。”

他们是无数为国奉献的九三人中的普通一员,也是抗疫斗争的逆行者,忘我前行,无私奉献。他们以昂扬的奋斗之姿献礼党的二十大,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学习榜样,值得我们点赞。

             (九三学社新港支社 李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