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览 市委介绍 思想建设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组织建设 机关建设 区级组织 社员风采 历史回眸 文艺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参政党文化建设
来源:    编辑:admin   2010-06-04
 
 

九三学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文件之十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张岩

 

      一、政党文化的概念

      最早从要素构成的角度提出政党文化概念的当属赵理富。他指出:“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这一概念是政党文化构成论的代表观点,后来的研究者基本上采用了这一说法,或者受到这一说法的影响。

      可以说,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形象等无不是政党文化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对等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是政党意识形态在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二级标示要素;政党形象是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

      二、参政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一)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是参政党思想作风建设、理想道德建设、队伍素质建设和理论修养建设的总和

      它要求参政党及其各级组织和成员,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振兴民族、统一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

      (二)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参政党参政能力的基本要素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同盟,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参政党远非一般的群众团体和政治组织可比。每一项职责都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反映。换言之,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反映在文化建设上,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参政能力。

      (三)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参政党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前提条件

      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创建的,发起人都是名闻遐迩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其组成人员也大多为各界精英分子,有不少还有着良好的国际影响。可以说,各民主党派早已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优良的文化基因仍必须由文化建设来承接。只有这样,才能将参政党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

      (四)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参政党巩固、发展、提高的思想秉赋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与执政党一样,参政党同样面临新的考验,这就需要参政党以文化作支撑,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资讯,注入新血液,改革新机制,丰富新内涵,在不断提高品位的前提下,使各参政党的整体建设得到巩固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政党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大要素: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大要素既相对独立,各有其特定内涵,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政党文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为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有了共同理想,社会成员才能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政党文化随着时代、社会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了中国政党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力量源泉和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精髓润肤瘦身霜润肤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积淀于政党文化建设的发展中。

     (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与中国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各民主党派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发挥其社会的价值整合作用,还为自身的发展汲取资源,并丰富和提升政党文化本身,为自身的强大和发展树立基本的规范,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

    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搞好参政党的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显然为参政党文化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政党文化是参政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化政策,为各种思想文化带来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借助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空前的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参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员的头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文化,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不同思想领域核心价值组成的体系,为判断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作为参政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参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制度是以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为底蕴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最基本的理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而不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揭示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普遍特点和规律。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是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各民主党派应该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搞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

      当前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各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和谐,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共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各民主党派能够发挥自身在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他们是一支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者,可以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不同的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和谐相处;可以通过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政党文化从某一方面也即政党精神,而政党精神正是“国家精神 ”的基本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性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中国政党文化的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文化的情感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文化的道德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政党、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统一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政党文化的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的核心软实力,其建设和实践的意义在于丰富党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政党文化的发展保持一致,增强国家、政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津ICP备19000121号-1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39号团结大厦(5-6层) 电话:022-23286247 邮政编码:30022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