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览 市委介绍 思想建设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组织建设 机关建设 区级组织 社员风采 历史回眸 文艺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 学习园地
师者
来源:    编辑:admin   2021-09-26
 
 

黄大年,一个来自广西农村的孩子,胸怀民族复兴的理想,一步步成长为世界顶级科学家,51岁,在英国迎来人生巅峰之际,回到了在很多方面依然“技不如人”的祖国。他说:“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在国内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的归国,使某国的整个舰队在航母演习中后退一百海里;他的归国,使中国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黄大年同志始终以祖国需要为最高追求,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承担起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知识分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

在这里,我们暂不说他身兼多少个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也不说他在向科学事业巅峰的进军中,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让我们透过科学巨匠的光环,以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去轻轻触摸7年中,黄大年老师与他的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黄老师是一位严师。在很多人看来,做科研可以出成果,带学生是捎带手的事,可是在黄大年心中,教师是他最看重的身份。无论有多少头衔和职务,他都不忘自己首先是教师,始终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尽教书育人的本分。他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儿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黄老师的笔记本电脑上,给每个学生都建了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文件夹。不出差的时候,他会到实验室,挨个询问每个人近期学到什么、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出差了,他就在机场、车站和开会间隙通过邮件查改作业,或者开视频会议在线答疑。学生写一份研究报告、做一个PPT,从文字到配图,他精心指点。有学生把一个科学术语的大小写弄错了,黄老师提出修改并告诫学生,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给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总是考虑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方向、性格特点,将学生置于未来研究的某一个点,并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最终汇成祖国下一代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人才网络。他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7年间,在黄大年指导的研究生中,共有14人获得省部级奖励,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得“李四光奖”。

黄老师也是一位慈父。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他帮助他们订阅期刊,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博士生学费。学生出国参加一些国际会议,不能报销的经费他全部承担,还为“李四光班”二十四名同学每人发放一台笔记本电脑。雾霾天,他给学生们买口罩,还教大家正确的佩戴方法。怕孩子们想家,他几乎每个节日都让学生去家里吃饭,出国时,他会带着两个空箱子专门给学生买礼物。学生毕业回来看他,他也要请吃饭问学业长进,谁没有对象,他也要操心,恨不得帮别人规划一辈子……他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仅是专业领域的领跑者,更要做学生成才的陪伴者。因为他始终忘不了身为教师的父母,在他幼年时期教导他的身影;也忘不了两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约而同地为他上了铭记终生的一课:“你是有祖国的人!早点儿回来,为我们国家做点儿事情!”他更忘不了在求学道路上,那一段段胜似亲情的师恩。父辈们的祖国情结、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优秀品德;恩师们全力传授知识,温和儒雅地对待学生。这些坚毅、刻苦、顽强和清贫的知识分子形象深深地影响着他,伴随着他的成长、成熟和成材,并左右他一生中所有的选择。那些暖融融的点滴经历,“为人师者”的崇高品格,汇聚成大写的“爱”融进了他的血液,成就了他的赤子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老师走了,大家并没有就此散去,学生们在实验室学习的时间更长了,大家按照他教的样子擦桌子、整理资料,心中默念的是那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习主席曾说过,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在黄老师身上,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和升华,他树立了当代科学家的时代丰碑,用热血抒写赤子之心的爱国情怀,用有限的生命吟唱出那首他最爱的歌《我爱你,中国》。

习主席多次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凝思黄大年,思及深处,是对自己心灵的叩问审视。九三学社的前辈先驱、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他的偶像,我们作为育人路上的同行者,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要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确立德高医粹的育人理念,弘扬和传承崇德奉献的大学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科研成果,努力建设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天津医科大学支社   孙娟)


 
 
津ICP备19000121号-1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39号团结大厦(5-6层) 电话:022-23286247 邮政编码:30022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