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览 市委介绍 思想建设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组织建设 机关建设 区级组织 社员风采 历史回眸 文艺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 九三先贤
大医精诚育桃李 筚路蓝缕筑学科 ——马腾骧先生的教育情怀与学科建设实践
来源:    编辑:admin   2025-11-18
 
 

在泌尿外科发展史上,马腾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和学科奠基人。“实践探索”是马腾骧先生在医疗实践、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思想精髓,“精于临床重实践,勇于探索勤科研,创新发展青胜蓝,服务病人德为先”是马腾骧先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

马腾骧先生作为九三学社的资深社员,他热爱泌尿外科事业,关爱患者,把解除患者的痛苦,保障人民的健康事业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和责任。在临床实践、科研探索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他深耕临床,精于科研,杏林垂范,育桃李满天下。用毕生心血诠释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和宗旨。马腾骧先生务实创新、实践探索的奋斗精神,为人师表高尚的医德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团结拼搏,砥砺前行。

一、实践探索、言传身教、甘为人梯育英才

实践中蕴育着探索,探索必须依赖于实践。 1955 年,马腾骧先生的学生翟兴龙作为实习医师初次接触膀胱镜检查时,先生亲自带教,手把手指导每一个操作步骤。当时的膀胱镜设备简陋,光源仅是镜端的小灯泡,更换不便且视野受限,但马腾骧通过精准的讲解和示范,让翟兴龙快速掌握了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逆行肾盂造影等技术,为其日后成为泌尿外科知名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0年代初马老在临床实践中看到因各种病因引起的急肾功能衰竭,因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常使患者失去生命。能否找到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方法,马老通过反复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他率先开展了腹膜透析和引进第一代回旋型人工肾,挽救了数以万计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70年代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的慢性疾病,面对日益增多的慢性肾衰患者和临床治疗问题。80年代初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血液透析中心。马腾骧先生深知临床实践是医学的根基,尤其注重对学科人才基础技能培养与指导。张璐仁教授马腾骧老师的指导下,对肾移植术后管理 制定了严谨的诊疗方案与处理原则,通过实践训练,让她在面对罕见的肾小管高氯血性酸中毒,能确做出判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挽救肾移植患者生命病康复出院。马腾骧先生对青年医师和研究生常说:“临床无小事,细节见真章”,在临床实践中要做到观察思考,联想悟道,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解决临床难题的关键思维方法,这与九三学社“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二、精于临床、勤于科研, 培育创新思维

精于临床、勤于科研是马腾骧先生培养泌尿外科学科高层次两用人才的核心理念,也是选拔与培养学者型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必然途径。他说,在大学医院,如果一名泌尿外科医生只会看病、开刀,而不认真看书、不阅读国外文献、不跟踪本专业领域前沿科技问题,不善于观察思考、联想悟道,科研意识不高,甚至不动笔写作,也不愿参加学术交流,那么他就等于患上了知识贫血症,也只能是精于临床的好大夫。如果这样的“好大夫”在大学医院占的比例较大,就会影响大学医院或国家重点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一名外科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不仅医术精湛、临床经丰富,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中国际前沿知识与科学问题,创新思维活跃,科研意识强烈,在临床实践探索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科研紧密结合临床,研究成果面向临床转化,解决临床需要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其研究成果更具有临床应前景和向市场转化的可行性精于临床、勤于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九三学社“科学报国”精神在医学领域的生动体现。

三、精于临床重实践、服务病人德为先

21世纪泌尿外科未来的发展与竞争将会依赖于医学教育和亚专科人才与科学护理的培训。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患者的观点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意味着需要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进程和治疗规程的全部信息,允许他们选择最好的治疗服务。这提示我们,加强同病人的沟通联系,告知患者的疾病信息,使患者在治疗上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主动配合整个医疗与康复过程,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马腾骧先生常告诫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医生是一种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和选择就业的一种渠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必须认识到病人的支持、拥护、信任和满意的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医生首先要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还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渊博的知识。“德之深者”,必以术造其德,术之精者,必以德固其术,高尚的医德需要通过精湛的医术来体现,精湛的医术需要高尚的医德来升华。也就是说,医术适宜的基础,精湛的医术是医生从业的必要条件。医生有精湛的医术,才能做到救死扶伤挽救患者的生命,才能体现医生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如果一个医生只有精湛的医术,缺乏救死扶伤高尚医德的话则会成为危害患者、危害社会公德的恶医,而只有医德没有治病救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医生,看着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却无能为力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样的医生也不能说他是医德高尚。因此,医技与医德是医疗的统一体,二者不可或缺,德高才能医粹。这表明,如果一个医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新技术的应用不以病人为中心、爱病不爱人、物质与利益至上,他就失去了医生在病人心中的神圣与价值。换言之,一个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泌尿外科医师的青年学子在其成才的道路上,首先要立德,要做到对病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大医精诚,知行合一,是青年医师成才路上的方向标与试金石。

四、创建泌尿外科研究所,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1973年马腾骧先生来到天津医大二院时,那时的泌尿外科还只是有5名医护人员的泌尿外科专业组。马老曾经说过,泌尿外科要发展,一定要培养优秀的泌尿外科人才,创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基地与研究平台,这是科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键。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马老作为天津九三学社医卫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高瞻远瞩、勾画着泌尿外科发展的蓝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克服种种困难,在各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时任市长胡启立任命马腾骧教授为首任所长。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的成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的建立,培养出众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泌尿外科学科的快速发展,把一个只有5名医生的泌尿外科专业组发展为国家双一流学科,把一间只有20平米的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拥有4500平米,14 个研究室的现代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经过韩瑞发、徐勇、牛远杰几任所长和几代泌尿外科人的努力拼搏,历经45年的传承发展,务实创新,使泌尿外科学科逐步形成一支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学科领军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泌尿外科研究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目的,以创新性研究驱动学科发展。在性激素与疾病、前列腺疾病基础与临床、CRPC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研究,前列腺癌防治疫苗的研发、膀胱癌防治创新药物的研究、间质性膀胱炎基础与临床研究,泌尿生殖系肿瘤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与远程医疗以及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和突破性研究进展。学科建设以临床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泌尿肾病中心的建立旨在打造“高峰学科”,促进学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我们回顾泌尿外科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枝繁叶茂,马腾骧先生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泌尿外科事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每个进程中都诠释着马腾骧先生作为医学教育家精神和情怀。在他的影响下,新一代泌尿外科人,不忘马腾骧先生学科建设初心,牢记学科创新与发展使命,传承马老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正在努力把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和泌尿外科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与高层人才培养中心。

(作者王江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支社委员、主任医师)

 

 
 
津ICP备19000121号-1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39号团结大厦(5-6层) 电话:022-23286247 邮政编码:30022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