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速览 | 市委介绍 | 思想建设 | 参政议政 | 社会服务 | 组织建设 | 机关建设 | 区级组织 | 社员风采 | 历史回眸 | 文艺之窗 |
|
漫谈CPI |
来源: 编辑:admin 2019-07-05 |
许晓博,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市津辰银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计师
CPI,全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consumer price index”。常被理解为“物价”。因为这个指数和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的人很多。特别今年上半年,猪肉和蔬菜水果的价格“一飞冲天”,大家对物价、对CPI关注度更高。同时,今年上半年CPI在2%~3%之间波动,这又与日常生活经验不符。 “CPI不准”、“统计造假”的疑问不断传来。那么,CPI到底是什么?物价到底上涨多少?怎样看待CPI指数?本文将逐一解答。
一、CPI是什么 CPI的学术定义:CPI是度量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应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经济的重要标准。公式表达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常见形式是类如2%~3%这样的百分比。通常公认3%为通货膨胀标准线。超过3%的涨幅即被认为通货膨胀。 说完CPI的枯燥定义,再讲一下CPI背后的故事,这对理解CPI有很大帮助。CPI的历史足够悠久,1675年英国经济学家赖斯•沃汉(Rice Vaughan)在《货币铸造论》中将谷物、家畜、鱼类、绢、麻、皮革等商品为样本衡量物价不同年份价格情况。1707年,英国主教威廉•佛里特伍德(William Fleetwood)指数固定篮子编制方法,选取大学生部分日常生活用品“5夸脱小麦,4桶啤酒,6码布”分别按照1460年和与1707年的价格水平测算了固定组合货币价值,成为指数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开创者。
之后这种方法逐年完善,1864年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发明了拉氏指数,1874年德国经济学家派许发明了派氏指数,主要使用不同时期数据作为权数。这成为CPI计算方法的基础。 同时我国历史上明朝丘濬根据47年的海运漕粮数据提出海运比运河损失小的结论。
我国现行CPI制度实行时间不长,前身是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994年改革实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2000年起改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现行的CPI制度。国家统计局已经用技术手段恢复了1951年以来的CPI数据。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或国家数据网站(http://data.stats.gov.cn/)查询。 二、CPI怎么算出来的 (一)CPI编制方法 CPI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按照《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工作并经计算得出,按期公布。CPI数据不是地方统计局上报汇总,而是国家统计局派驻调查总队直接手持PDA现场采集原始数据,汇总至国家统计局服务器。有效减少了偏差和干扰。 目前全国调查市县约500个,调查点5万余个。每月初由国家统计局派驻当地的调查总队公布。物价指数编制中,将一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篮子商品”,每5年更换一次“篮子”。目前我国“篮子”构成参照联合国《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支出分类标准(COICOP)》将“篮子”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分为八大类:烟酒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教育文化与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对应权数未对外正式公布,个人得知食品类的权重仍占三分之一,占比最高;居住权数为13%。
同期美国的“篮子”权重为食物和饮料15%、服装4%、居住43%、交通17%、医疗美容6%、休闲活动6%、教育和通信6%、其他3%,再将各分类CPI数据经权数处理后得到汇总的CPI指数。相比于中国占比最大部分饮食烟酒,美国占比更多部分的是住房,这体现了中美两国消费差异。我国更喜欢吃得好,美国更喜欢住得好。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我国居民对食品烟酒价格波动更敏感。美国居民对居住价格波动更敏感。
(二)CPI的计算过程 (1)环比价格指数,通常指上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即 其中t和t-1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前一期。P_t表示报告期价格,P_(t-1)表示前一期价格,Q_0表示基期消费量。例如2018年4月的环比价格指数就是2018年4月价格水平与3月价格水平相比较的价格指数。 (2)同比价格指数,通常是指当月以上年同月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即 其中t和t-12分别表示报告期和报告期t的上年同月。例如2018年4月的同比价格指数是指2018年4月价格水平与2017年4月价格水平相比较的价格指数。 (3)平均价格指数,通常是指当期平均价格水平以上年同期平均价格水平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例如2018年一季度平均价格指数是指2018年一季度平均价格水平与2017年一季度平均价格水平相比较的指数,约等于2018年一季度各月同比价格指数的简单算数平均数。 (4)定基价格指数,指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我国从2001年开始编制定基价格指数序列,对比基期固定在2000年,每5年更换一次。历经三次调整后,本轮固定对比基期为2015年。即 三、怎么看待CPI (一)CPI的局限性 CPI数据与生活经验“背离”成为 “CPI不准”的重要因素。例如,生活经验中八十年猪肉代价格为每斤一元左右,现今猪肉价格已经不止每斤十元,单从猪肉看物价上涨很多。特别是上半年猪肉单价上涨约三成更加深了这种感受。 (1)CPI反应的是消费价格,而不是其他价格。关键点是消费。日常理解的“消费”就是“花钱”,但学术中对于花出去的钱不仅仅认为都是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商品和服务在这一环节退出再生产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商品或服务经过消费后就消失了,带给消费者以不同的满足感。其他情况都不算消费。例如买房、投资都不算消费,那么买房、买股票的价格就与CPI没关系。CPI仅仅反映消费的价格变动。 (2)CPI反应商品和服务的纯价格变化,不反应质量变化。关键点是“同质可比”。商品质量相同时才有比较的意义。例如一辆汽车售价10万元,由于马力增大、电子系统升级增加了1万元成本,售价提高到11万元,在计算CPI时因为质量提高增加的1万元不计入纯价格变动。或者理解为八十年代7寸黑白电视与现在70寸LED电视的质量不同,没有相同可比性。 即使现代70寸LED电视的稀有程度也远远赶不上四十年前7寸黑白电视的稀有程度。计算CPI时要考虑质量变化不能简单计算价格涨幅。 (3)CPI在反应居民实际生活成本变化时有局限性。消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活成本,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时即使价格不变也会影响生活成本。例如中小学兴趣班价格不变,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增加,从原来仅上钢琴班和围棋班增加了游泳班和亲子班,支出项目增加,生活成本必然相应增加。 (4)CPI反应消费商品和服务的平均变化。CPI综合反应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对不同地区、阶层、年龄段人群感受存在差异。年轻人饮食量大,对于猪肉水果蔬菜价格变动更敏感;中年人对于房租、汽油价格、孩子教育班价格变动更敏感;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价格变动更敏感。CPI综合反应所有差异,势必在个体感受上存在差异。 (二)解读1978-2018年CPI 表中所列1978-1984年为城市CPI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978-2018年间,CPI经历了几个波段。1980年、1985-1986年、1987-1989年、1992-1996年、2004年、2007-2008年CPI较高,价格涨幅较大,1998-1999年、2002年和2009年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其他年份价格水平相对稳定。未在图中体现的2019年上半年CPI均处在1.5%~2.7%之间稳定波动。 四、总结 到底怎么看待CPI? 其实CPI只是一个数字,用一个数字考核生活中具体情况总会出现各种不完美,它只是每个人消费价格的汇总。这里面有猪肉的因素,也有花生、花子、矿泉水的因素,更有衬衫、旅游、坐公交车的因素。多种因素掺杂其中,任何一种、几种因素都不能代替整体。类比学校内某位学生成绩上涨二十分,不代表班级平均分提高二十分。哪怕这位学生是班长或明星同学,一个人无法代表整体。同理,CPI有些像是全国消费价格的“平均分”,每次公布CPI的百分之几意味着这次“平均分”比上次“平均分”多了百分之几。用这个数字套到每位“同学”身上都不是很契合,但这个数字与整体的情况是契合的。还有人觉得物价上涨降低生活水平。其实按照计划经济时代每人每月27斤粮食等数量和标准计算现在每人生活费估计才百余元。毕竟四十年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维持温饱线的数量和标准对于今天小康生活而言太低了。
正是消费品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带来的是更高的消费额和更高的个人效用。因此是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带来物价上涨而不是物价上涨带来生活水平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