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要闻速览 | 市委介绍 | 思想建设 | 参政议政 | 社会服务 | 组织建设 | 机关建设 | 区级组织 | 社员风采 | 历史回眸 | 文艺之窗 |
|
教育技术立身,技术哲学树人 ——记九三社员、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颜世刚 |
来源: 编辑:admin 2024-10-24 |
![]() 颜士刚,1973年4月出生于山东枣庄,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委员,社市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兼第二支社主委。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负责人。兼任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教育技术哲学、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深耕教学 建设领域新体系 颜士刚身处高校教学一线二十余年,所关注的专业领域是作为桥梁学科的教育技术学,他深刻理解教学科研并重、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意义。他主张“实事求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重要原则。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领域与现代技术联结的桥梁学科,强调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解决现代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各种实践问题。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位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关注的就是教学问题,它的科研领域就是教学领域,因此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将教学科研一体化贯彻到底。用科研指导教学实践,用教学实践反哺科研。 一路走来,这个重要原则得到了验证。科研上,他关注教育技术哲学这个冷门领域,从2005年以来,在这个领域陆续发表CSSCI期刊等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两部。在国内首创了教育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论为基础,回答了教育技术领域关于技术“是什么”“有何用”“怎么用”逻辑一贯的根本问题。 2015年,颜士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教育技术哲学》专著,这是国内第一部以此为名的学术著作,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三论的理论体系,并针对教育技术学领域当中长期存在并且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从哲学层面给出了解释,观点新颖,入木三分。 教育技术哲学理论体系有了初步架构以后,他就萌生了开设教育技术哲学课程的想法。由于教育技术哲学是个冷门领域,国内没有人开设过相关的课程,一切得从头开始。2011年,颜士刚率先给本专业的研究生开了教育技术哲学选修课,教材采用的是讲义。后来,2015年《教育技术哲学》专著出版以后,又使用这本专著做教材,进行了几轮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仅仅是被动学习,很难形成哲学思维和反思能力。于是,他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又对哲学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以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哲学课,哲学课程应该以哲学的方式展开,哲学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这样全新的认识以后,决定写一本教育技术哲学的教材,并且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进行。于是,2021年,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教育技术哲学教材《教育技术哲学十五讲》。结合专业优势,以本教材为主,架构了线上线下混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该课程于2023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目前,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和课程建设还在继续。课程团队正在筹备将本门课程上网,争取让更多的人受益。
刻苦钻研 开辟科研新思路 在科研工作方面,颜士刚坚持“顶天立地”,除了关注教育技术哲学,他还关注基础教育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研究,并且也坚持了二十多年。早在2002年前后,由河北省电教馆牵头,他作为编者参与编写了一套小初高均为零起点的《信息技术》教材。后来,一直坚持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从未间断,陆续发表CSSCI等期刊论文20余篇。尤其最近几年,新版国家课标出台以后,针对核心素养落地,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阻碍思维培养、素养落地的关键是人类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出了问题。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前提假设,这个模型将人类的知识和思维割裂开来,从而将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变成两个过程,虽紧密相连,但又有明确的界线,这不符合当下素养培养的现实需求。 于是,他带领团队成员公关,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出发,就知识与思维的关系给出了全新的解读: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知识是静态的,思维则是动态的。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从发生认识论(哲学)到教学实践的逻辑理论,既有了对知识与思维关系的全新解读,又由此给出了全新的教学实践案例,走出了符合当下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途径。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颜士刚带领团队成员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专硕学生参加全国田家炳杯专硕技能大赛,连续两年取得全国领先的成绩。2022年,5人全部进入决赛阶段,最终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23年,同样是5人全部进入决赛,其中4人获得一等奖。
履职尽责 参政议政建新功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颜士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履职尽责、双岗建功的理念,既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又较为出色地履行九三社员的职责。 首先,思想建设,贵在行动。自2011年入社以来,他积极参加社组织举办的各种思想学习活动。通过一次次的参与,一次次的行动,来进行思想学习。先后,赴河北省白洋淀红色教育基地、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参与社市委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的系列讲座等活动。 其次,建言献策,争做先锋。由他牵头撰写的提案《关于在教育系统建立科技伦理委员的建议》被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采用,并提交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大会,同时作为社情民意信息上报,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与社员肖聪合作撰写的《关于提升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关于优化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举措的建议》两份咨政报告均被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采用,同时作为提案提交天津市政协十五届二次大会。 最后,汇聚优秀人才,引领青年工作。近年来,作为介绍人,吸纳了优秀人才肖聪、刘潇入社,并形成了参政议政优秀团队,指导年轻社员如何撰写、修改提案,围绕社情民意开展议政建言工作。社中央指出,“人才是九三学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倚靠。年轻社员是九三学社人才梯队的后备军,是九三学社组织的新鲜血液,代表着九三学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对此,颜士刚深感认同。 (季轩民、高东昭) |
|